11月17-18日,为深化“青创入乡,产教融合”系列活动的实践内涵,探索艺术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无限可能,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师生团队一行,以《专题设计》课程实践为依托,深入安吉县鄣吴镇的各村落开展了一场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调研。

 调研团队聚焦制扇产业文创研学、归仁里老街视觉提升与千亩良田规划。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思考如何将昌硕书画与制扇工艺结合,开发出更具时代感的文创产品。如何为古村落设计一套兼具美感与导视功能的打卡点系统,广袤的良田,又如何通过艺术景观的介入,变成一幅可游可赏的“大地艺术”画卷。

 此外,同学们从户外休闲的角度进入实地调研,这是本次调研中业态最丰富的村落之一。从竹林鸡的品牌包装,到融合爬山、骑马、越野摩托的古道运营;从牛栏坞咖啡馆的旧改设计,到大坞山塘、水库垂钓和滨湖公园的休闲模式规划,艺术设计系的师生们需要跨界思考,用设计连接第一、二、三产业,为民乐村勾勒一幅动静皆宜的户外休闲目的地蓝图。

  景坞村为大家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调研团队针对农文旅体验和主题民宿进行构思,不断思考如何设计一条融合五感的多村深度游线路,让民宿不再仅是住宿,而是成为讲述乡村故事、提供独特生活方式的沉浸式空间。在真实场景中,调研团队也发现了民宿的同质化、文化符号应用的浅表化、旅游体验的单一化的情况。

  围绕金鸡岭古道,同学们思考如何通过视觉导览、故事挖掘和节点设计,提升古道徒步的体验价值。同时,结合古道资源,对现有的农事体验民宿进行主题化设计,形成“古道徒步+竹林探秘+特色民宿”的一站式体验闭环。“我们不再是在教室里凭空构想,而是在为解决一个真实、具体的问题而创作。”一位参与调研的同学如是说。这种以问题为导向、以落地为目标的实践,让所有人都充满了使命感。

 上吴村因手工艺资源丰富,素有 “百艺之村” 的美名,民间文艺活动活跃,民间歌谣、舞蹈、小戏等世代传承。同学们计划以“竹扇非遗+昌硕文化”为核心,构建统一视觉体系。提取传统扇头造型、竹纹及昌硕书画元素,设计专属IP与视觉符号。在乡村公共空间融入视觉元素,开发文创产品;创新扇面艺术表达,推出适配研学体验的互动设计。适配线上传播,打造直播视觉包装,通过年轻化设计语言活化非遗,实现视觉赋能文旅融合与乡村品牌升级。

 “青创入乡,产教融合”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与发展实践。通过此次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师生们不仅实地观摩了非遗手工艺在乡村的生存现状与创新模式,切身感受到了设计在连接传统与现代、激活乡村经济、提升文化自信方面所能发挥的巨大能量,更从安吉乡村丰富的文化宝库中汲取了充沛的创作灵感。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调研深化了他们对专业使命的认识,未来将努力把调研所学、所感、所思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实践,探索更多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让设计在广阔的乡土田野中绽放光彩。

图片1.png

image.png